肠道健康专家

肠道健康专家

不能再用西医模式评价中药保健品

点击:361 时间:2017-03-27

用现代科学的评价方法审评传统医学理论的产品,就好像用篮球的规则裁判足球比赛,那球就没法踢了。

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中国进入两会时间。作为“两会”保健食品行业的“第一声”,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,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胡刚的议案《完善中药类保健食品保健功能评价体系》将大家的关注引向了中药保健品。

胡刚委员对当前中药类保健食品评价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,概括起来就是用现代医学(西医)的理论体系评价中药为主的保健品,限制了中药保健品的发展。

保健食品政策法规研究专家王大宏曾有一段幽默的评价:“依据现行保健食品制度审批中草药保健食品,就好像用篮球的规则裁判足球比赛,那球就没法踢了。例如:一个调理肾阴虚的方子获批增强免疫力功能,肾阳虚的顾客吃了就惨了!“

对此胡岗委员建议,可以按照中医理论,增加设立以中医中药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术语保健食品功能范围,如增加“补中”、“益气”、“扶正”等功能,并建立与增加功能相对应的功效学评价方法。同时,根据中医特点,对中药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,可区分为“气虚,血虚,阴虚”等不同人群。

中药保健品发展历程

1987年国家出台了《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》,自此有了中国保健品史上第一部管理法规,这年被称为中国保健品元年,其后成就了“中华鳖精”、“三株口服液”、“排毒养颜胶囊”等一批保健品先驱,虽弘扬了中草药文化,但把保健品合法地带入了治病“雷区”。

1996年《保健食品管理办法》出台禁止保健食品声称“治疗”,但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就是治病,中药保健品的治病基因自然嫁接到保健食品身上,企业也就顺势把保健食品当作“药”来卖了。虽然中药保健品2002年退出市场,但夸大宣传已经泛滥成灾痼疾难医。

2003年非典之后,理性的主动保健意识开始形成,西式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有强大的国际背景且作用机理明确,符合理性消费的需要因此逐渐成为主角。

解决审评错位迫在眉睫

当前中草药保健品市场再次回暖,解决中草药保健食品技术审评错位的问题迫在眉睫!






中药保健品不应

按现代